顯示具有 随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随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4.11.20

Replenishing positivity

 

It occurs to me that many peoples we encounter and interact at a daily routine are people we can't choose but to accept albeit reluctantly. Some of them are positive, some negative but mostly are neutral people. We are constantly influencing and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s. If we can't avoid the interaction with negative people, and can't do much about it, there is actually a simple way out with a tweak in our mindset: place major emphasis on the positive people in our daily life circle. This has the effect of diluting the negativity inevitably affecting us by the negative people. I'll call this strategy ' replenishing positivity’. The quality of our daily life can be made more engaging, rewarding, and happier by applying this simple mental tweak. Having said that, the strategy comes with a prerequisite, i.e., the availability of accessible, reliable candidate positive people. Identify these people and autopilot your daily life in the ‘replenishing positivity’ mode.

3.7.13

人生四大快事之一:他乡遇故知

周日抵步桃园机场就开始冒烟。下午四点的太阳毒辣,一伙四人坐在罗神父的VW黑色桥车里,像在火炉内焗桑拿。神父战战兢兢,说是首次担当大任,在同一天内负责从新竹载送几批人马往返机场,一点行差踏错也不得,搞得有点精神绷紧,也稍嫌不得自在。尾随的燥客按了几声喇叭,结果就是我们的神父司机在分流处错过了往中坜的方向而岔进入不知所在的市区。兜转了一阵之后,我们终于凭着男人的直觉绕回了原来的路向,进入新竹市区,平安到神父安身侍俸主的地方。一场误驶的路程,算是给半天航程的些许点缀吧。

时值炎夏,梁静茹的《宁静的夏天》的音乐在此情此景下内心里不停的荡漾,的确是有feel。知了肆无惮忌的大鸣大放,把午间的炎热渲染得略微缤纷。

在新竹的修院里他乡遇故知,是为人生快事。晚饭在修院外的大街以鲁肉饭外加豆芽韭菜、海苔、油豆腐作为这次来台的开幕式,虽然简简单单,但感觉新鲜,符合期待,但最重要的是在离开槟城千里之外跟旧时相识数十年的同窗同学共餐同享,滋味更是有番不同。

在修院广场的树下长谈,一如往常,地北天南。触及了许多关于如何应对内心修为的话题。从锺灵就开始的同窗情谊如百年佳酿,千金难买,可以坦诚的关切分享对事对人对灵性修为的内心话题,这就是人跟人之间让人感动的真心相待。此是年少知事以来就憧憬着的赤子之心,现在千里之外的异地重现,何其神奇哦。二十五年前在锺灵三楼的班上一起欢唱快乐天堂的时候,怎么会估计到在新竹的闹区中的仲夏之夜的这番场景?

我们都让智慧和历练替代了青涩。我说,这是人生的向上提升。我们的年岁增长是硬道理,佛陀都无法更变的法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于生物形态上的一种呈现。我不愿用略显疲惫的语态,用一遍又一遍的“老了”来取代对历练的提升、智慧的升华的肯定。我说,让我们打开心怀容纳一切,包括年岁的增长,外在事物的得与失,人家的褒与贬。事有轻重之分,让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好最重要的事,把最真切最有恒常价值的道理力行体现,足矣。





29.6.13

青春最美的面貌

趁着离休年假开始前的空档期(勉强挤出来的)跟系里一班第一年的男生女生浩浩荡荡的去Pantai Kerachut。我参进他们,他们一班人的平均年龄被拉高,而我的变年轻。那些莽撞少年呀,嘻嘻哈哈的,又粗口又肆无惮忌的喧哗,青春无悔就是这种面貌。其实你们让我很开心啦,偶尔发发神经,也让我沾些许很久已经失味的单纯。你们都是很快乐的,因为你们都单纯,大家直心相对,毫无机心,那就是青春最美的地方。

离开海边之前,我看到有人不小心露出一封淋湿的纸条,猜大概是有只傻瓜(除了带头爱喊“ITCH”的大姐头之外,还会有谁呢)的提议,以为我将“不久人世”,写好什么临别感言之类的东西,作为临别的赠礼。喂,这样cheap不cheap一点啊?至少也买些纪念品什么的嘛。你既然没说,我也不问,这是我给自己保留的一份没有揭开的美丽憧憬。这样一来,不理事实是否如此,我就可保有一群可爱的学生曾经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感动过的美丽记忆。朦朦胧胧不揭开的迷,不都总是最为美丽的吗?这是在马大唸硕士班时候,隔壁山上数学系的郭伟强教会我的“道理”。

几个月之后我就会从宝岛回槟岛,继续在理大教学研究的日子。到时你们尚在人间hor?约你们爬升旗山,练好脚力哦,尤其是美霞。我还要告诉你们哦,你们的俏皮和放肆(男生们的粗口除外),是我生活中缤纷的点缀。你们去青春飞扬吧,我在旁边静静的看,但会在心里暗暗的偷笑。是欢喜暗笑的那种,不是看你们点死的那种啦。

另一轮離修年假的开始

又是另一轮離修年假的开始。看了成大副校长博文,離修年按哈佛大学的标准为 "...應用於從事研究、或其他能提升該教授的學術成就,提升大學的聲譽或使大學受益的活動。"我愿以此黄金标准来鞭策自己。

在中央大学物理所的数个月期间的际遇我在殷切的期待中。回首过去的好多个年头,日子踏踏实实在埋头工作中就这样过去了。虽然不至于唏嘘一事无成,但缺失的是跳离惯性的生活框框的惊喜。现在机会来了。可以一个人自在的生活在外数月,少了许多妈妈带来的束缚。

套句JJ的用语,让自己reboot一次。让生活的惯性reboot,让心灵reboot,让初心reboot。

殷切期待中。

24.12.09

小叮噹完结篇

网上流传着小叮噹完结篇,如在youtube 上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ib-xyfliYs。 很多朋友或学生看到这完结篇的,都会给我送一份,证明我作为小叮噹粉丝的形象深入民心。


只是这并非原作者的画作,还好的是情节非常符合原作者的风格。我猜测,要是 藤子不二雄给小叮噹作完结篇,他大概会赞同这样的结局。第一次看到这篇完结篇的时候,故事让我失落了好一段时间,证明‘完结篇’的情节是符合小叮噹原作者精神的。  

我从小就跟小叮噹漫画一起成长,对原作者的风格很有鉴赏的心得。这结局篇的人物的形象造型缺乏原画的‘神’,非死忠粉丝可能察觉不出来。就是这点落差,我决定判之为‘伪作’。作为小叮噹死忠粉丝,这‘完结篇’的画工不符小叮噹要原汁原味的的要求。死忠粉丝认为小叮当不可轻易由他人随意代笔的。甚至把小叮噹改名为多啦A梦,都是亵渎小叮噹的原神。现在重看一篇,还是跟首阅时的感觉一样,这篇他人‘伪作’的小叮噹完结篇,我个人是不会‘通过’的,只有原作者亲自作画的完结篇,才是我会接受的真完结篇。

当然,已过世的原作者不会翻生给小叮噹作完结篇。所以,在我心中的小叮噹还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存在于想象的空间之中,永无完结。又或者说,是我舍不得小叮噹故事就此完结。

我不禁想起倚天屠龙记里的殷离。在他心里,只有旧时回忆中的曾阿牛,没有现实中的张无忌。

1.12.09

惯性的悲观

在国外揾食的、深造的、移民的大马华人很多都有一个共通点:惯性地对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处境及前景灰色悲观。


但想深一层,事情都不是只有一个片面的,大马华人的境况也是不列外。然而我常见到是,身在外国的大马华裔子弟很多都制止不了自己的悲情,也丝毫不能对我们的国家作客观理性的分析。“马来西亚的局势却江河日下”或许有真的,但真实的情形并不完全如此。

马来西亚的社会思潮、政治、种族关系一直在演进中,跟过去的发展相较,有的东西还在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倒退,比如不公义、三权不能分立、执法滥权、、不依法、种族主义、宗教极端保守主义、贪污、人为的不公等等,讲也讲不完。  

但你也不能忽略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在演进中。比如社会中一部分的人(包含所有种族的人都有)醒觉了,开始有了更多的公民活动。言论开放了,有像《今日大马》这样的独立媒体。开始有人更多比列的人走出了种族政治、思维的框框。更多的马来人开始不认同老马时代的偏差政策及‘污统’的霸权。中下层保守的马来官员刻意偏差的行止,开始因为人民声音大了而不像老马时代那样肆无惮忌。中文教育虽然风雨飘摇,但总还算还屹立不倒。社会的财富多了,财富的分配也不像以前那样悬殊。马来人比较有自信跟其他人竞争了,开始有一些些迹象显示,一些政策开始宽松了,中央的政策也像有所开放了,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政策开始少了。总之,很多年前,很多现在发生的进步现象都是见不到的,对这点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只顾惯性舔伤。  

华人在马来西亚的问题有很多层面,政治的失势和不公,充其量只是其中一个小项目。我所看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政府或政治,而是华族本身的思维及态度的落后、保守、不思长进,惯性的埋怨,眼光狭窄,成天只为意气之争。世界已经进入无边界时代,但很多大马华人依然喜欢划地自限,并以为自己比友族本事、高等,只懂得拿过去的痛及政策上的不公来作为不去前进的理由。这是大马华人的根本问题。  

狄更斯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笃信的时代,也是疑虑的时代;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什么都有,也没有都没有; 
我们全会上天堂,也全会下地狱。  

你选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这句话是我的,跟狄更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