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3

新竹的空山新雨

在来台后的第一个周末,7月6、7日,是开始跳出框框,进行台湾走透透的计划的时候了。其实个人并不怎么热衷到处爬爬走。背包旅行,只是偶尔为之的事。通常都是有伴,或有人愿意当带头大哥/大姐,全程策划,我才随行。这次尝试朝抵抗力最强的路径走,挑战自己能否换个思维模式,主动都去新地方探索外在的世界之美,跟美丽的人、景、文化互动交流。这中种生活的乐趣,若能内化成default的常态,当然是美事。所以计划中开始的第一个地点,就是新竹。从中坜出发,只35分钟火车的路程,单程只要票价85元台币。若坐区间车,可能更便宜。新竹罗神父的修会是我落脚之处,住上三个晚上的地方。

修会在新竹市东南街与南大路交接处某巷弄内。进来的小巷路宽狭窄,但一转入修会,在空间上有豁然开达的气象。修会内广场有近十多个篮球场大小,附近邻里们都会在树荫下纳凉闲聊。广场中有一亭俸有圣母象,纯白庄严。亭后有座三层建筑物,我就借宿在第三层的第一号房内,冷气房、洗澡间,无线上网配备,一应俱全。托罗神父的福,我可幸福哦。



又是托罗神父的福,修会有机车二辆,有没有路照我可不晓得,但乘二人上天下海基本上不成问题。这是我在新竹三天的坐骑。周六日头够晒,早上八点半左右罗神父的职务稍毕,两人跳上机车兜游新竹市。在市区骑机车很挑战哦,但主要的不是车多的问题。市区的车速,包括机车的车速都很慢。不轻易按喇叭,而且大家都处处相让,那是因为基本上每个司机都多少会违规驾驶,所以大家都遵守相让的默契,路面的安全就此获得很多人为的保障。这里的骑士都懂得珍惜自己的性命(这不也是人之常情吗?)。反观在槟成骑“魔多”机车的草根市民,横冲直撞,在bumper to bumper塞着车的窄路上zig-zag式的穿来插去,使得路面上人人自危。司机们都很没有人性,耐心又差,不顾旁人死活,也不顾自己死活。大马的路上,人命贱价,不值分文。

罗神父带我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孔庙,侍俸至圣先师的庙宇。孔庙在中华地区盛行,建筑格局基本都相差不大。庙旁还有两处新竹的观光点,动物园和玻璃博物馆。我们照了两张照片,逛了两圈就离开了。罗神父有事得先回修会,只我一人独骑机车继续兜游。


市区内的庙宇,新陈交错,几乎五步一庙,十步一宇。竹莲寺就在修会一箭之遥,是我首先见到的古庙。庙宇内香火一如市区内的其他庙宇旺盛。

后来晚上跟罗神父晚餐后,停在一家便利店买咖啡零嘴时,正逢竹莲寺就在眼前。但见灯光辉煌,怎不能再照多一张?日夜二景参照,视觉效果各有千秋。


兜着兜着,来到只隔一条街的新竹公有菜市场,是有冷气的两层楼的菜市兼卖场,是市民生活的场景。


市场内卖的食品我都很有兴趣,但肚子只有一个,所以也没买太多。图中所卖的是鹅肉,生意好得很。台湾人吃肉最为流行,我虽不持素,但也不愿把太多肉往嘴里送,阿弥陀佛。



摊位上也有很多试吃的小菜,满意的可以打包带走。用料腌过的豆干、矮瓜、蛇豆、银鱼(即我们的江鱼仔,但体型较大)。
还有这鱼柳,腌在酱油加麻油的酱汁内,真的香味四溢,我差点就冲动要买,但因得配饭吃,最后作罢。


其实新竹很幸福,市区虽也车水马龙,可没比得上台北般喧哗扰嚷。在步行都可到达的距离内,即有空旷山区可做森林浴,最典型者莫过于十八尖山。若从修会所在的东南路骑机车,不到几分钟即可到达山脚。我一人傍晚时分冒着雨靠着男人的直觉,骑机车兜了一大圈摸到十八尖山的其中一个入口。

哇,雨中的十八尖山朦朦胧胧,云雾飘绕。因时近傍晚下雨,山客甚少。我独个儿撑伞雨中漫步,心里响起骆炎聪中六是在我的盗版物理考古题复印册上写下的一首歌词,齐豫的《走在雨中》:


當我走在淒清的路上 天空正飄著濛濛細雨

在這寂寞黯淡的暮色裡 想起我們相別在雨中
不禁悲從心中生


(其实我可没有什么悲啦,只是假假扮文艺而已。=b )


山的走道绕成一个大圈,走完全程要两三公里。路段上多有梯级把景点贯起来,指示牌也非常贴心,即便我从来没来过也能辩清路向。就这点,槟城的山林步道已经完全没得比。


雨势不久停歇,西阳将末,从山上俯视新竹市,四周寂然。罗神父频频提及十八尖山之美,这时算是体解了。



刻意在山上等待夜色的降临,好让空山新雨后的寂冷路灯照明我的路向。这是一个人的浪漫喔。


11.7.13

美丽的注脚

7月11日晚餐,来台十日最最高档的一次晚餐。老师兴致勃勃找了个晚餐的机会给我介绍新相识。这个介绍活动老师很久前就开始谈过了,时至今天终于成事。一行人在中坜市高档餐厅欢聚,侍应生态度毕恭毕敬,我还第一次受到这么的帝王式对待。餐厅氛围雅致,暗淡灯光,轻松欢愉。智伟诙谐,老师侃侃言谈,佳人貌似港星袁洁莹,白皙甜美。套餐从前菜、汤、主菜、甜点、饮品分次上桌。我主餐点了个鲂鱼(也不知道是何种鱼类)。佳人吃素,说是为了保持容颜,也让身心清明。但工作忙碌,时间全给了工作。老师很够狠,还问起人家月入多少,但佳人恭敬的全情奉告。可以看出在文化上,台湾人还是比较谨守对长辈的遵从。一众从七点十五分谈到十点半打徉,大家有说有笑,有来有往,轻松互动,席间賓主尽欢。餐食近尾声时,侍者主动建议为我们拍了一张合照后,我以为了事,但老师历练丰富,趁势让侍者给佳人及我存张合照(竟然做到那么自然无痕,强)。照片两张,大合照他拿,双人照我带回来。上个周末刚刚晒得发红乌亮,存照里我的造型并不怎么样(虽然本尊还不算样面目可憎)。来台的年修假的其中目的不就是跳脱旧框框,尝试新的生活体验吗?“相睇”是很敏感的字眼,我只说今晚的聚餐是在异地生活中一个美丽的注脚。

10.7.13

我的台湾食尖(持续整理中)

七月二日午餐,跟两位博士后小姐到中大后门午餐。两位小姐一位来自马六甲,另一位来自新加坡。大家同在物理系二楼“数学与理论物理中心”那一层专供博士后及访问学人使用的办公室。老师说我们是“两马一新”。Anyway,这餐是为炸柳叶鱼饭,附带高丽菜及几点玉米青豆。店家免费提供多种饮料,入爱玉冰、绿茶、红茶、汤饮等以广招莱。柳叶鱼我们在大马很少吃过。这小鱼带呈金黄色的卵子,骨头细小不刺喉,连骨一口要下吞入肚。饭餐不怎样令人回味,可能就是配料干了点。但这种食材我少吃过,好不好味没关系,算是尝鲜的体验吧。



独自寻觅午餐,选择了在一出中大后门的右侧第一家素食面店。要来一客凉面,上有萝卜丝,黄瓜、粟米、香菜,还有店家自制的素酱料。这素酱料可是他店家的卖点哦,只是我吃来吃去都吃不出什么太特别之处。忘了确鑿的价钱了,估计是五十元台币上下。健康又不贵,是不愿随队掉入台湾人疯迷于大口肉的习气的清新选项。




左汤青菜,右斤饼,是7月6日周六跟罗神父在新竹晚餐的side order。斤饼比较特别,从没吃过,猜是大陆迁台人的家乡食品。斤饼内抹甜酱料,有点咸,包裹蔬菜什么的,口感不赖。


我们的正餐是牛肉面。这牛肉面是我在台的第一份,牛肉够酥软。我发觉罗神父牛肉吃得津津有味。青葱及莞荽是给牛肉面画龙点睛所不可或缺的,其味道跟牛肉汤配搭得丝丝入扣,回味无穷。台湾人对牛肉面几乎痴迷成疾,是票选最高的全民美食。我虽不那么愿意吃太多肉食,但入乡随俗,亲口试试台湾的国食也是以后可以带进棺材的人生经验。



新竹城隍庙旁的早餐。新竹号称风城,多风而适合晒制米粉。我叫的这在餐牌上唤做“纯米粉”,是最为简便便宜者,台币35元,没加添肉丸或什么的。粉白幼细爽口,饱饱的吸收了调制的佐料、蒜米猪肉碎,的确有其风味,而且鲜味十足。吃完后也不特别觉得口渴,大概味精成分不重。但一如其他流行台湾道地小吃:稍微嫌咸了些。来台之前朝光已经告诫,台湾人吃得很咸,这都在这晚城隍庙纯米粉品味出来。



7月7日周日与罗神父的午餐,就在从修会外东南街的转口处,是以买鸭肉面为主的店面。时十二点半近一点,毒辣的日头逼使我们以近乎躲避飞机轰炸的速度溜进冷气设备的店内。酷热无间,唯冷气能解救这苦难。罗神父要了一碗鸭肉面,价约六十元台币;我则要了份鱼排饭,价五十元台币。附带 yakult、两片肉肠、长豆、高丽菜及滷豆干。看到鱼排分成两段了么?那当然是因为我们以马来西亚的方式分享每一顿餐食,一人一半。


7月7日周日与罗神父的晚餐,在南寮旅客中心。时近八点,从三点多沿海岸线步行了近四小时的路程,已经饿得不成人形。进入南寮旅客中心,被第一个摊位的aunty一拉,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二话不说就进去他的店面坐下。原来饥饿是真的会让人不再做任何选择的。我们只要了两样菜:时鲜甜酸炸鱼,还有一客汤青菜。鱼要价约280台币,总的加起来两人共附约400台币,算是贵了点。




7月8日,晚餐在中大后街外吃了一客干炒牛河,60元台币。炒得够香,又大盘。店家有个少年跟妹妹看店。时天店内气温高,但天花板的风扇没那么多把,我一人坐在大桌,额头汗水滴滴落下。顾店的少年相当贴心,看到另一桌客人一走,就马上把直立型风扇转吹我,还跟我说明这动作的原因。这顿晚饭吃得,用台语说:真秋窝心nie。




7月9日的午餐牛肉面,店家唤做田园,位置在中大宵夜街转角,是中大师生的favorite。跟老师昨天来过,但没开,扫了兴。今天老师打过电话来确定有开,满怀兴致的来到,却遇上高棚满座。店面小,容纳的座位有限,店外虽日头高挂,外面排了不少耐心等吃的顾客。我们就在店外的小座椅上轮了约十五分钟。我们点了两客default的牛肉面,见照片。店家墙壁上挂了张奖状,大概是说在什么全国性的牛肉面比赛中被认证为最正宗者。老板的牛肉面一碗一碗细细心心的准备,进口的即刻感觉是面条Q极。汤头嘛,我嘴舌不够馋,也尝不出是鲜还是甜。但从老师及排队进来的人数的阵势来看,这家牛肉面应该是上品。这盘牛肉面要价100台币,若加面则要多30元。景泰蓝的海口碗承着汤面,四平八稳的放在木餐盘上,庄重又迩雅。注意那斗大的木汤匙,用它来喂汤,感觉零舍不同。相较之下,槟城即使是再上道的粿条汤或鸡丝河粉,都只懂用塑胶碗盛,然后把塑胶汤匙浸在面汤里,煞了风景。



7月9日。听史提芬燕说中坜市中心的中原大学附近最是热闹,美食满街,不像中大般零落。于是今晚乘兴下市区去闯荡中原。其实来到中坜的第二天,史提芬已曾用机车载过我到中原附近的卖场逛过,还买了双凉鞋,顺便附近吃午饭,喝饮料,所以对那附近周遭的气氛还算有点记忆。
中坜中原大学附近的街道
晚间七点半跑步洗过澡,从中大宿舍步行到观景台等公车。约八点二十多分才到达市区火车站下车。不到两分钟再跳上开经中原大学的公车。这次可没问路人怎样去中原大学哦,只靠男人的直觉(当然还有公车站详尽的指示牌啦)。车才开行几分钟就到达中原大学处下车,美食真的比中大后街宵夜街都多很多nie。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肚子就已经撑饱了。走了两条街,选了一间叫银花鱼的冷气馆子,门面比较宽阔,桌面干净整齐,人客也不挤。我选餐标准是少肉少油少咸,但这已经把餐牌上的选项排除了百分之九十多了。从剩下的几种餐点,我点了海鲜意大利面。味道一般啦,有海鲜的鲜味,放几颗ham、贝类、虼蛎(不知道叫对名字没有?),花枝(我们的苏东),但我吃不饱。这份要价台币100元,算是比较高档的一餐。



从小银鱼出来后,逛到一间买豆浆烧饼的店家,世界豆浆店,正合我意。外带了三件煎饼类的食物:芋头酥饼、红豆酥饼及胡椒饼,然后带到一旁拿起手机咔擦咔擦,以志千秋。价钱见图,还算相当经济。芋头酥味道不甜,合我的期待。可能是个人的感性影响,使得对从前的味道都有先入为主的倾向,世界的胡椒饼比起十年前当博士后时在台大诚品附近吃过的好像没那么香。以前的味道总是最好的,因为逝去的已经不再有回来的可能。





从全家便利店或“seveng”(台湾人发音在en后都会加入重重的g鼻音,这里指7-11)买一两条香蕉是我每日食用水果最方便的方法之一。要价一条20元左右。有时晚了,店家会以一条的价钱作两条买。


7月9日的午餐。中大后门(又是同一个地区!其实中大附近步行可到午餐的地方就是那么几个)附近位于叫做什么什么欧罗的盖饭铺子,是我前两年第一次来中大时福里一帮人就带过我来的地方,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盖饭哦,也不知道跟普通饭有什么不同,可能只是他饭是用盖的,即取一小碗把饭盖在碟子上,这样而已。我这是日本咖喱蛋饭,素食,附上黄瓜,两段马铃薯,几截红萝卜。老师说是东能最爱吃的餐点,因为店里头才这么一道素食而已。日本咖喱不辣,但另有一种特殊的香料微辛。吃法是把蛋、饭跟咖喱都搅混,放进口里慢慢细嚼,味道是不错啦。其实,食物味道美不美,都只是在咀嚼时有没有细细品尝,在当下回味。这饭应该是要价85台币吧(确实的价钱忘了)。


7月11日,四时半左右,工作了两个小时多审核老师整理过的Tersoff 及 TEA 势的参值,肚子开始打鼓。是喝茶时间。纳闷的是这里的人都没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走出理四馆,顺手牵了辆爱心脚踏车(校园内回收的废置脚车,随人骑用)去松木座找东西吃。外带了一个水牛什么熏辣鸡的可丽饼。可丽饼者,类似我们的曼煎糕,但皮脆脆薄薄的。在饼内撒个蔬菜洋葱玉米,再添个用酱料调味的辣味鸡丁,就卖你一个65台币,也不算便宜。体积蛮大的,但不是很heavy,当晚餐是吃不饱的。味道一般般,只是记得够辣够呛,是来台吃到的最辣的食物,真出乎意料之外。


买了一本附近地区的自然步道的书,午餐时间慢慢的唛一唛,为周末的四处探索做好功课。在校园莫斯堡旁的餐厅内要了这分65台币的煎鱼套餐,很standard的配套。两块炸鱼,咸咸的,几片长豆、高丽菜、腌豆腐什么的,再加一颗牛肉丸。汤自己勺。又是麻麻地的一餐。




7月13日。什么食物都要试试,包括便利店内林林种种的即食面。我挑了这麻酱风味的干面。用房里的热水电煲烧沸一碗水,把面干放进海碗内(海碗今天刚买的,價台币100元左右),再把沸水注满,然后用一片薄薄的占板当盖把海碗盖住。撑上五分钟,把热水倒了,再放入酱料包,还有罐头蒲烧鳗,就是这次在台第一次尝到的快熟面啦。吃不饱。



7月13日,冒着雨搭客运到观音镇。由于雨势又大又小,淋得满身湿漉漉,扫了兴,只得打道回府。上车前在观音庙前的小店里吃了这碗什锦面,加三片滷豆腐干,共85元。这面QQ的,有虾、猪肝、猪肉丸、还有一众“腹内”。在观音镇上兜了一圈,都没人,店也没开。这卖面的在颱风天开店,店家很亲切,面的味道没什么特别,但有小地方的人情味。



7月14日周日。今天的午早餐选了全家方便店的日本信洲荞麦方便凉面,配上一种叫做“鲣露”的酱清,几两海藻和酸菜,价60元台币。杂果盘35元。另再切数片上星期在新竹菜市买回来还没吃完的素肠。这餐要算是比较清淡的,没油没肉。凉面是该比较健康的选择,没太多人造添加物的,也不需叮过。吃过了这顿午早餐,精神顿时一震,感觉清新起来,有异于吃过其他油腻过咸的肉食的效果。


7月14日周日的“下午茶”,在林家古厝休闲农场内。食物都卖光了,“滷味只剩海带”。要了一份“莲子红豆”,四十五元台币。


在细雨中于大堀、蓝蒲村的阡陌间间寻寻觅觅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大田莲苑吃到这包卖剩的荷叶饭,台币40元。步入大田莲苑时,游人已经散去,只剩老夫妻二人在。老阿伯在懒人椅摇脚,为妻的在打扫。跟阿妇人闲聊了几句,就在莲池旁吃荷叶饭。卖相好像不太好,但味道还是不错的哦,没有肉,微甜,主食材都是以当地产的莲为主。若能热食该会更有味道。

9.7.13

七月四日的中坜夜市游

七月四日,周四。决定自闯中坜夜市。

其实一年前福里一帮人已经带过我来过的。这次没人带路,是靠自己坐公车从中大到火车站,问过路人甲之后,才知道得再坐同一班回中大的公车,在新明中学下车,就可到夜市。我请巴士司机到站时通知我下车。到站时,司机还没拿起麦克风呼叫要去中坜夜市的乘客下车,车上的一位学生模样的女生就给我提醒到站了。下了车他还很用心的给我指明路向。所以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没错的。下站才走几步路就到夜市了,有点兴奋,这是是次来台多天后第一次从中大“放生”出来市区。给每个夜市摊贩食物都拍上张照片,对我而言,这些吃的都样样新鲜。以前只在电视、youtube看到的什么碗糕、什么烧烤、现都真实呈现眼前。但肚子就这么一个,得要选着吃。


无骨风爪,即去骨鸡脚皮,因它看起来还比较小份量,不会把肚子撑饱,所以就买了一份,50元台币,加辣,还拜托摊贩小姐尽量把份量减少,免得吃不完浪费掉。其用麻油及酱油腌过,扑鼻有香,麻辣风味,又有嚼劲,是我当晚在夜市的第一份食物。

这是夜市里其中最typical的小食类别,汤、面、鲁肉饭。贡丸汤是全民食品,还有就是不知道怎样念的(火+庚)面,类似钩茨加蛋散的羹面吧。到现在都还没试吃,怕卡路里过高,只拍照留个挂号。

东山鸭头是其中最exotic的,是迁台的山东人的思乡食物。滷水腌制(我猜是吧?)的鸭颈、鸭头,黑腻腻的挂出来,在碟子里的鸭颈,卖相也不怎么诱人食欲。改次我长大后胆子壮一点时再来挑战你。


润饼是台湾小吃中被列为最健康的食品,而且是素食,类似我们的薄饼,但这饼没淋汁,内容很丰富,有花生碎、各类蔬菜、豆干、甜酱,价钱廉宜。当然我要的是辣味加芥末,
才35元,一个就可吃饱饱。




不是肉食的夜市食品其实也不那么多,这档香豆腐即是一个。炸豆腐附带酸菜,淋蒜米酱再加辣,脆口。虽然不至于回味无穷,但也算是规规矩矩的素食,可以饱腹又价廉,一个只卖35台币。郑建文喜欢吃炸豆腐,不知会不会也喜欢这异国的风味?



山的那一边,这样的名字的食物也有?原来是原住民的BBQ。拍了几张照片留念而已,没试,下次再“交关”你。